動物科技學院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1936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63年招收研究生。
學院現設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環境衛生、動物生產與畜牧工程、智慧牧業科學與工程、水產科學5個系;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智慧牧業科學與工程(2021年新增)3個本科專業,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是國家一流專業;畜牧學、水產、生物學3個一級學科,其中畜牧學為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動物學、水生生物學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水產養殖、漁業資源、動物學、水生生物學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畜牧、漁業發展領域2個專業碩士授權點。設有畜牧學博士后流動站。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
畜牧學科形成牛羊基因工程育種、家畜遺傳改良、動物生殖生理與繁殖調控、動物營養代謝與飼料科學4個學科方向。在牛羊遺傳進化研究、牛羊基因編輯技術創新、家畜肌肉發育與脂質代謝機理研究方面居世界領先水平,在家畜精子能量代謝調控機理、牛羊消化道微生物功能研究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
學院現有教職工158人,其中教授、研究員40人(二級教授8人),副教授、副研究員63人;研究生導師7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4人。國家人才項目專家1人,國家青年人才項目專家2人,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1人,國家自然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畜牧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973計劃領域咨詢專家1人、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生命科學部委員1人、教學本科審核評估專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5人、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1個、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人、“博新計劃”入選者1人。陜西省人才項目3人、教學名師1人、科技新星6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及實驗站站長7人,陜西省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7人。
學院現有學生1994人,其中本科生1003人,研究生1009人(碩士研究生727人、博士研究生282人)。建院先后培養各類人才10000余人。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2016年以來,本科畢業生升學率(含出國、出境)均超過65%,2017年70.25%,2021年71.23%居學校首位。
學院擁有國家發改委現代牛業生物技術與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動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農業農村部動物生物育種國際農業聯合研究中心、農業農村部動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畜禽資源(牛)評價利用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國家肉牛改良中心、陜西省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重點實驗室、陜西省肉牛工程研究中心、陜西省奶山羊養殖工程技術中心、陜西省飼料工程研究中心等15個科技創新研究平臺。畜牧教學試驗基地、安康水產試驗示范站、延安養豬試驗示范基地、石泉(陜北)蠶桑試驗示范基地、肉牛試驗示范基地、奶山羊(陜北、金昌肉羊)試驗示范基地6個校內外教學科研試驗基地、34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主辦《家畜生態學報》《中國牛業科學》《畜牧獸醫雜志》《北方蠶業》4種學術刊物。
近五年,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5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7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4項,其中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榮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1項,其中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2項,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1項,國家級一流課程2門,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3項,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年均到位經費4600余萬元;累計發表SCI論文1238篇、授權專利116項;主編出版著作28部,主編高等農林院校“十三五”規劃教材5部。
學院與30多家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進行深入合作,搭建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國外教授進課堂,國際科研合作進實驗室,近5年先后選派69名學生赴國外知名院校攻讀學位,招收31名留學生來院攻讀學位。學院堅持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辦學特色,開展科技合作與技術服務,每年培訓各類技術人員近萬人次,有效帶動了西部現代畜牧業的發展。
秉承“畜德自牧,富饒天下”的學院文化,堅持“學科立院、人才興院、科技強院、依規治院”的發展戰略,突出產學研緊密結合,聚焦畜牧產業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努力建成集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和高新技術示范于一體的“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研究型學院。(2022年9月5日更新)
云浪科技11年互聯網服務品牌,可為您提供高端網站建設、小程序開發、app開發、軟件開發、域名注冊、云服務器開通、企業郵箱開通、ICP備案等服務,已為上千家用戶竭誠服務,期待與您合作。